【红色文物故事】节孝牌坊上的子弹孔

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最终赶走了侵略者。时光飞逝,如今的下章村村庄环境整洁,人民生活安定。岁月抚平了苦难的痕迹,但节孝牌坊上斑斑的子弹孔将永远是历史的见证,提醒后辈不忘历史,奋发图强,报效祖国。

在罗埠镇下章村南面,矗立着一座造型优美、雕刻精致的清代节孝牌坊,,2004年被公布为金华市文物保护点,但这座极具文物价值的牌坊上却布满了子弹孔。据村里的老人说,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入侵时留下的历史痕迹。

这座节孝牌坊建于清道光七年(即公元1827年),南北向,四柱五楼歇山顶石构建筑。通面阔5.46米,通高约6.92米。四柱用抱鼓石稳固,勒角作须弥状,石雕斗拱承托石构屋面。顶楼正脊中间置一葫芦状饰物,两侧饰有龙嘴鱼尾吻,翼角起翘,其余各楼一侧饰有龙嘴鱼尾吻,翼角起翘。顶楼斗拱间置有一石匾,正面书“圣旨”二字,背面书“恩荣”二字。明间上枋正面刻“节孝”两个大字,背面刻“矢志完贞”四个大字,旁镌“大清道光七年冬月日立”等小字;下枋正反面刻“为故民章希和妻郑氏立”。方柱讹角。下枋月梁状,用扁形雕花雀替。龙须纹呈半月形。上枋浮雕蝙幅、凤凰和文房四宝等。

【红色文物故事】节孝牌坊上的子弹孔

日寇不仅随意放火烧村,还对无辜村民任意殴打、砍杀。章景通回忆,有一次日寇进村,一个日本兵想抬手扇他一巴掌,被他下意识地躲开,于是日本兵就狠狠地殴打了他,甚至要开枪打死他。在1943年8月至1944年6月之间,日寇在近10个月的时间里多次袭扰村庄,一次突然无故用枪对下章节孝牌坊进行扫射,因此留下了斑斑弹孔。

今年已经90岁的章景通老人至今还记得,小时候为了躲避日寇侵袭东躲西藏的日子。当时,日军在兰溪有驻军,经常到下章村以及附近的村庄烧杀抢掠,还经常用飞机轰炸。每次日寇进村,村里的男女老少纷纷逃跑避难,男人往元里、下周、湾田等有山的方向逃跑,女人、老人和孩子往章氏宗祠白马殿方向逃跑,躲避在阁楼、地窖里。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地区。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深入中国腹地并大肆烧杀抢掠,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民族苦难。

【红色文物故事】节孝牌坊上的子弹孔

【红色文物故事】节孝牌坊上的子弹孔

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 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 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 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7g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