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 37
  十一月四日,南京石子岗殡仪馆,在刘建华、刘国欢、刘晨华三个儿子的见证下,南京军区总医院医生从刘飞背部取出了这颗子弹。擦去血迹后,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把子弹放进妈妈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小盒中。
  生死关头,身着便衣的包蕴和白山不知哪儿来的气力和胆子,急忙把刘飞放在门板上,蒙上被单,佯装抬死人迅速冲出门去。未到村头,就听到日本鬼子哇啦哇啦乱喊乱叫,两人转身往村后抬,忽见一条大河横在眼前。日本鬼子远远看见两个女人抬了一堆白东西,一面追,一面叫:“花姑娘,不要跑的,不要跑的!”
  刘飞负伤转入湖上后方医院第三天清晨,湖区一位老大娘气喘吁吁赶来报信说:“快跑,鬼子来了!”原来,狡猾的日本鬼子得知湖上后方医院刚刚转移,便悄悄扑了上来,妄图实施偷袭。
  哀乐低回中,和夏光一同赶来为刘飞送行的沙家浜部队老战士有上百人,他们中有由三十六个伤病员发展起来的新四军十八旅五十二团第一任团政治处主任张鏖,有在阳澄湖后方医院养过伤的南京军区防化部离休干部李立功,有一九三九年在阳澄湖战斗过的“民抗”老战士、上海市海港医院院长顾定宇,有从沙家浜部队转业地方工作的上海市商业一局党委书记陆慕仁和上海市外贸局局长孙更舵等。

  千钧一发之际,河畔有人召唤:“快,快上船!”原来一位老大爷摇船经过这里,一看就知道鬼子追的是新四军,急忙靠岸,待包蕴和白山把刘飞抬到船上,老大爷急忙连撑几篙,小船箭一般驶离湖岸,眨眼就隐没在芦苇丛中,鬼子兵追到河边气得顿脚大骂也无可奈何。
  含泪送行的老战士中,一九三九年在阳澄湖芦苇荡中轮流看护过刘飞的包蕴和白山两名白衣战士,显得十分引人注目。包蕴,别名瑞英,原籍浙江宁波镇海,一九一五年出生于苏州阊门外通贵桥下塘,一九三九年八月入伍,一九四二年二月入党,历任“江抗”后方医院和新四军六师十八旅野战医院护士、护士长,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卫生部第三休养所所长等职。白山是上海人,一九二三年出生。当年,在阳澄湖后方医院,两位军中小丫何等年轻,就像春天的芦荡中刚刚蹿出湖面的两株绿苇,青葱嫩绿,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驱逐日寇,光复山河,救亡图存的使命和革命理想烛照着她们的青春岁月,艰苦和危险似乎不属于这些乐天达观的女战士。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四日下午三时,刘飞的追悼会在南京石子岗殡仪馆隆重举行。追悼会会场庄严肃穆。上海沪剧院送的花圈在追悼会会场惹人注目。在送花圈的单位中,沪剧院的规格并不高,但谁都知道这只花圈的分量和特殊意义,因而被摆在比较显眼的位置。沪剧院院长丁是娥代表全院演职人员,专程赴宁参加追悼会。在与熟稔而敬重的老首长痛苦诀别之际,这位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哀思如潮,心绪难平。没有刘飞和崔左夫,没有陈荣兰和文牧,就不会有永载史册的沪剧精品《芦荡火种》!斯人远去,精神长存。《芦荡火种》已经成为刘飞和他的战友、文友的纪功碑,任凭时序更替、岁月流逝,那颗子弹和红色经典的前世今生,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从而成为一种永不泯灭的历史记忆。

    □ 高建国
  健在的三十六个伤病员代表夏光参加了追悼会。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当年曾与刘飞在阳澄湖芦荡中同生死、共患难,并受命重组新“江抗”。陈荣兰和文牧创作《芦荡火种》塑造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形象时,根据夏光坚守芦荡斗争的重要贡献,特意取了他名字中的“光”字。此刻,看着安卧鲜花丛中的刘飞坚毅的面容,想到与自己一起浴血奋战的首长和战友此一去山高水长、征途迢迢,无声的泪水伴着绵绵追思潸然而下。
,传奇bt页游

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 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 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 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7g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