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
胡冬梅介绍
2000年
大杨集团的实践证明
为了弄清一个盈利预测数据
将党建与企业经营相融合,实现党建与经营“一体推进”,能够形成企业党建与发展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格局。
大杨集团创始人李桂莲,始终秉持着一个信念——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
在杨树房村的大杨集团门前,巨大的缝纫机模型格外醒目,企业内部处处可见党旗。
践行共产党人的信仰,一定要让广大农民富起来!她始终履行着企业家对社会的责任,在当年企业年利润只有400万元的情况下,也坚持投入资金为家乡杨树房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有近2000台终端设备在运行
几十年来
因对服装行业贡献突出,王琳先后被授予辽宁省、大连市的“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民营企业
整个大杨集团内部的ERP系统上
……
大杨集团成立了第一届党委。目前,大杨集团党委下设12个党支部、30个党小组,有党员306名,设立党员责任区19个、党员先锋岗35个。
集团新老两代党委书记李桂莲和胡冬梅,,多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省、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多次当选省、市党代会代表。
时刻与党同呼吸共命运的
“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
一直以来,大杨集团注重发挥党员积极性、主动性,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也把生产经营骨干发展为党员。
原文如下
在大杨的荣誉榜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大杨集团党委以“党员先锋岗”为引领,重新制定生产计划,加强人员调度,推进线下与线上业务的相互融合。
当时,企业还采用传统的算盘推算,这种方式效率不高,往往一个数据算下来得用半个多月。
一季度以来,大杨集团的定制西装出口超过了55万件,同比大幅增加了78%,目前出口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9月份。出口订单增量趋势向好,成功实现了一季度“战疫情、促生产”的开门红,也必将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迅速向所在地普兰店区慈善总会
并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本条微信由大观新闻编辑制作
在悬挂着党旗的大杨集团会议室里,聊起企业党建工作,大杨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胡冬梅无比骄傲和自豪。
2018年11月19日,大连传奇bt页游利民服装厂挂牌成立。
《经济日报·中国县域经济报》
在大杨集团5000多名员工中,党员是研发、生产、销售和管理等各个岗位上最活跃、最积极、最优秀的群体,是企业的中坚力量。
这是一家敬党爱党
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始终与党的政策、方针保持一致,以党建引领发展,大杨集团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在全国打响
在大杨集团创立之初的85人中,就有5名共产党员,服装厂专门成立了党支部,时任厂长李桂莲兼任党支部书记。
党委书记胡冬梅接受采访时表示
胡冬梅担任党委书记,并设专职副书记。各党支部书记全部由各部门负责人担任,履行“一岗双责”,肩负党建、管理双重使命。
深入开展大学习、大培训活动
捐款500万元用于新建普兰店区杨树房街道中心小学;
当年2月4日
在普兰店、瓦房店、庄河等周边地区,设立50家外协配套服务厂点,提供2700多个社会就业岗位,带动着周边服装产业和地区经济发展。
向环卫工人、街道敬老院以及汶川等地震灾区无偿捐款捐物;
民营企业的故事
多年的发展征程中
先后在东北、西南地区创建10多所“创世希望小学”……
辽宁大连民企大杨集团
2017年,大杨集团决定把精准扶贫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对口帮扶传奇bt页游街道传奇bt页游村。
是企业发展的压舱石
捐赠1000万元
党员王琳是大杨集团副总经理,加入集团后,踏实能干的她从基层车间一直干到杨树房服装厂厂长,并兼任洋尔特公司党支部书记。从技术到生产再到企业转型升级,王琳一直冲锋在前。
捐助农业、教育、城镇建设、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公益事业,累计达到1.5亿元。
让人清楚看到
积极推动“一人多专、一岗多能”,一个班组团队、一个车间甚至一个工厂多能,并实现了班组从传统生产到柔性化生产,车间从男装生产到女装和休闲装的全能型生产。
原标题:《大连这家民营企业缘何登上央媒》
2020年初
1979年
大杨集团董事长李桂莲说:
集团党委提出“两个阶段、三步走”的战疫情同时促发展的决策,成立防疫保健康、复工复产、学习培训、监督考核四个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此基础上持续完善企业在疫情之下的防控管理体系制度。
助当地战“疫”
积极创新,抓紧时机
大杨集团已为大连和全国7个省市区的人员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
当时,刚进入集团的年轻党员胡冬梅大胆向董事长李桂莲建议进行会计电算化改革。于是,第一个ERP系统在大杨上线,集团的30多个独立核算的企业单位实现统一网络化的财务核算。
随后一系列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的举动
一直努力回报着家乡
大杨从没忘记家乡的群众
“共赢”之路
大杨集团召集30多名会计进行推算
今天
自发捐款7万余元
一场与新冠病毒的“遭遇战”
1988年12月
大杨集团300余名党员
大杨集团的党建工作得到各级党委的充分肯定,企业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辽宁省先进集体、大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近些年,大杨集团经历了三次重大创新变革,从创新企业的全面信息化管理方式,到创新企业品牌文化战略的确立,再到如今“大杨定制”零库存生产销售方式。历次创新中,党员都是核心力量。
刘海、王刚、赵越
在党建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大杨集团
作为自身的责任和担当
对于大杨集团来说
一直将
缝纫机是服装行业的重要工具,党旗则象征大杨集团的信仰和动力。两者交相辉映,共同讲述着这家民营企业党建与发展相融相生的创业故事。
作为民营企业
党建是底色,是引领
救济普兰店地区的贫困、下岗人员;
还有一串长长的名字:
时刻与党同呼吸共命运的
更涌现出抗疫一线的志愿者、驱车往返数千公里保订单的业务员、为避免两地隔离而整月在外工作的量体师、甘做老黄牛的生产科长、“变废为宝”的保全工、苦心钻研苏绣的技术员等先进群体。
讲述大连一家敬党爱党
为家乡的中、小学校捐助现金,购置学生通勤车、电脑以及相关学习用品;
如今
这份担当来自何处?
建厂之初,从机器设备、订单、材料、生产管理等,全部由大杨集团提供。
当年3月
大杨集团
集团在组织建设上建立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双向互动的工作机制使党的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
将教育培训、全员营销同步推进
保证着整个网络系统的有效运转
不仅如此,在全球近1000个大杨的单裁店面,也都是通过他们自主开发的信息化系统进行实时管理,使大杨能随时为全世界各个角落的顾客提供最好的着装服务。
刊登文章——
尽管疫情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大杨集团仍带头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组织骨干力量建成两条口罩生产线、两条隔离衣生产线,最大力度支持防疫物资需求。
随后,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65名工人及他们的家庭实现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