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企業把勞動力密集、利潤薄的生產線轉移到了越南,把研發中心、超薄和觸控等高端新產品放在園區。這種做法挺有代表性。”韓江說。
服務業外資佔比連續5年超過制造業,成為外資在華“藍海”﹔
“以前,人們通常認為,比中國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對中國投資才是外資,未來這個理念要轉變,外資的來源地會更加多元。比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它們會跟中國產生更大經濟協同作用。”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周密說。
外資來源地更加多元也是中國吸引外資的目標之一。
“新生外企”涌入長江經濟帶區域。該區域去年新設外資企業11974個,佔全國總量的45%,區域內外資結構逐步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升級。
外資“版圖”發生哪些變化?
原標題:去留之間,外資在華構建“新版圖”
跨國公司負責人對中國市場的看好,與官方數據相互印証。
“我們高度重視中國市場,把亞太創新中心建在這裡,又正籌建全球肺癌研究中心,並在西安高新區興建全球最大的制藥生產基地。”強生中國區主席吳人偉說。
“中國應加大外商投資體制改革,減少投資准入限制,提高負面清單含金量,吸引更多來自發達國家的投資。”葛順奇說。
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四大自貿區引資聚集效應凸顯。2015年1至11月,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共設外資企業6040家,合同外資4458.1億元人民幣。擴展區域后的上海自貿區吸收外資佔全市一半。
一城可窺大勢,一地可瞻全局。
中國美國商會1月發布的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在496家受訪企業中,各行業企業對中國市場增長總體持樂觀態度。其中,四分之三的服務行業企業表示樂觀。
包括文化創意、研發設計等在內的服務業引資額不斷攀升,是我國外資結構發展的新趨勢。
“不到兩年,我們在湖北襄陽工廠投資近10億元人民幣,生產兩款國產化車型,產能規劃達6萬台。這只是起步,未來我們有更多投資計劃。”時任東風英菲尼迪有限公司總經理戴雷說。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桑百川說,以外部競爭倒逼國內經濟改革,通過外資技術外溢效應提升中國社會生產力水平,通過深度融入跨國公司的全球布局,鞏固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這是新時期我國依然重視外資的主要原因。
“促轉型”呼喚“優外資”,哪些機遇與挑戰?
對於蘇州工業園區的引資趨勢,韓江舉了一個獨特的例子:園區內一家著名韓國電子企業連續兩年銷售收入以每年40%削減,但利潤卻以每年約10%增加。其中有何奧秘?
深耕中國40余年的工程機械巨擘卡特彼勒,2004年成為工程機械行業首家在華開展融資租賃的跨國企業,創新性的為客戶提供像按揭買房子那樣的融資支持。
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像一塊“磁石”,吸引著眾多外資。
蘇州工業園區的這種變化,折射出在華外資戰略轉型與我國正在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度契合。
中國已是吸引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但美日等國對華投資近兩年下降﹔
“研發中心”多扎根北京、上海、深圳。目前,外資在華設立研發機構超過2400家。研發輻射范圍由早期的主要針對國內制造業,拓展到面向亞洲乃至全球,一些研發中心呈現向研發總部升級的趨勢。
東莞商務局去年底對當地2500家外企所做調查顯示,2016年,22.1%的企業有增資計劃,43.9%的企業計劃加大研發投入,60.5%的企業要開展在中國的內銷業務。
在北京,借著成為全國首個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城市的東風,科技服務等六大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放寬,去年新批設立外企1068家,吸收外資95.5億美元,分別增長10.2%和62.5%。
“對於大陸的閱讀與文創產業,我們深具信心。”誠品總經理李介修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從區域結構看,東、中、西部地區各顯所長,產業分工不斷深化,引資特征日益彰顯——
創新,是中國的機遇,也是外資的機遇。中國美國商會的調查顯示,超過90%的受訪企業認為創新對其企業在中國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誰能預料,“一帶一路”,這條跨越時空的彩練,未來將給中國開放型經濟帶來多少機遇?(記者熊爭艷、王希、王優玲、許晟、王攀、康淼、石志勇、楊迪、周蕊、劉巍巍、林建楊、王亞光、王秀瓊)
一些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也要進一步推進解決。“知識產權保護是一場持久戰。希望中國繼續加強立法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優化執法環境、提高侵權行為的成本。”陶氏化學亞太區首席技術官姚維廣說。施耐德電氣中國區副總裁王潔等跨國公司負責人也希望中國的投資政策更加穩定。
新華社記者前往廣東、上海、江蘇、陝西、四川、重慶等地,採訪各級商務主管官員,對話電子、汽車、工程機械、醫療保健、化工、物流等行業的跨國公司負責人,探究研判外資在華的現狀和未來。
“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促進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擴大銀行、保險、証券、養老等市場准入”。
為提升外資質量,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表示,今年商務部將在深化外資審批體制改革、拓展自貿實驗區制度創新試點領域、出台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驅動發展的指導意見、推動各領域擴大開放、完善營商環境等方面發力。
東莞南城宏圖路,原諾基亞的標志性工廠,已在去年春季關停。記者近日在這裡看到,昔日的工廠生活區中,每層樓的宿舍已被打通,改造成辦公寫字樓——一個能容納近百家電商企業的產業園已具雛形。
……
創立已22年的蘇州工業園區,長期以來吸引的外資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園區經濟發展局局長韓江說:“2010年開始,合同外資中服務業超過制造業,今年新增外資服務業已超六成。”
2015年,香港、新加坡、台灣仍是我國吸收外資的前三大來源地,而美、日、英等部分發達國家對華投資在下降。
自貿區集聚高端產業。商務部外資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對外開放的制度高地,四大自貿區吸引了一大批融資租賃、科技研發、創業投資、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高端產業外資。
“總部經濟”成為上海名片。上海市商務委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累計落戶上海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投資性公司分別達535家、312家。上海已成為中國內地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落戶最多的城市。
對外資而言,中國是否還是機遇之地?在中國經濟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際,外資扮演的角色有何變化?
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 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 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 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7g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