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性能不够优良。为了提高子弹的性能,我国对95-1式步枪发射的DBP10式5.8毫米普通弹进行了改造,将其改为H90铜弹头。这一改动,却使弹头与枪管线膛尺寸不匹配,易导致枪管对弹头旋转一侧压力变小,降低了子弹旋转速度。另外,与覆铜钢(F11)弹头相比,铜弹头受热后硬度降低幅度较大,易出现散布增大的缺陷。可见,我国还没有根本解决全铜被甲弹头(H90)影响射弹散布的问题。而美国利用其先进的设计和加工技术,使现代达姆弹能够精确地控制弹头变形方式和大小,更加有效地利用自身能量,达到最好的侵彻和杀伤效果。
改进提高任重道远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
5.8毫米子弹(DBP-87)与北约5.56毫米子弹(SS109)、俄罗斯5.45毫米子弹(7N6)相比,具有初速度高,直射距离远,穿透率强的优长。因此,中国子弹飞行时受外界影响小,战斗射速大,命中精度高。而俄罗斯子弹对人体的杀伤力最大,有人认为是一种变相的达姆弹。北约子弹的直臂式弹壳有利于射弹的准确性,但中俄的斜肩式弹壳更利于供弹和退壳。
中国子弹独树一帜
我国的子弹制造技术是从苏联引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手工操作、半自动、自动化到数字化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子弹生产制造技术总体上已能够媲美国外先进水平,许多性能指标甚至占有绝对优势,并且制造成本低廉。
二是形成完美的弹道轨迹。射击者在瞄准目标时,采用的是经过修正的“三点成一线”方法,眼睛与目标之间是一条笔直的线段。然而,由于重力和风速的影响,弹头不可能保持直线运动。在同样的外部条件下,影响子弹外弹道弯曲程度的内部因素主要有子弹的初速度、弹头的弹心材料与外形特征、弹头的同轴度等。
在很多装备展览会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枪械展台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但子弹(也称枪用子弹、枪弹)展台上却少人问津。大概是子弹小得几乎“逃离”了人们的视野,所以,在中国的词语里,“弹丸”主要是贬义地形容某地或某物太小了。如,弹丸之地或弹丸之体。然而,在内行人看来,各种枪械之所以能发挥杀伤威力,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子弹的终点效应。在子弹与枪械的关系上,弹决定枪,有什么弹就会有什么枪,弹才是主体,枪只是载体。只有子弹在新原理、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方面取得根本性突破,枪才能随之得到质的飞跃。由此可见,制造出一枚好子弹是多么的重要。
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 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 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 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7g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